2019/08/11 上午12:00:00 欢迎访问。

微信
小程序
职业资格考试网

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打压下的民营才市之悲

2025-11-20 08:58:06 作者 : manager 浏览 : 评论

2002年的夏天,江苏英才人才市场如一颗新星划破长空。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千家企业在同一场馆招贤纳士,数万学子怀揣梦想奔赴这场人才盛会。当时谁曾想到,这燎原之火终将熄灭在无形的官僚霸权形成的垄断壁垒之下?

当年的盛况至今仍被许多人铭记。官方媒体不约而同地用镜头和笔墨记录下这场民营机构创造的奇迹,字里行间满是对创新模式的赞许。江苏英才人才市场以其灵活的机制、创新的服务,为江苏人才市场注入了久违的活力。它用实践证明,民营机构完全能够在人才服务领域大有所为。

然而,光环之下,寒流早已暗涌。它的民营背景,自诞生之日起便成了“原罪”。在体制内既得利益者看来,江苏英才人才市场的成功,不是共赢的榜样,而是对垄断地位的挑战与冒犯。于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围剿悄然展开。其中,时任处级官员的朱从明扮演了关键角色。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场以行政权力打压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非但没有成为其仕途的污点,反而成了晋升的阶梯。二十三年来,持续的压制如影随形,当年亲手将江苏英才人才市场推向困境的人,如今已高升为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历史在此刻露出了它辛辣的一面:一个本应维护市场公平的监管者,其权力的巩固,竟部分地建立在扼杀一个优秀市场主体的基础之上。

 

 

01
媒体笔下:民营才市与公办才市的“大比拼”
 

2002年8月15日,现代快报曾以“民营才市将与公办比拼”为标题表达了对江苏英才人才市场当时动摇公办人才市场地位的盛况,并深入剖析了民营才市的多元化特色与服务优势。

以下是发表在现代快报上的“民营才市将与公办比拼”(记者:荏苒)原文:

 

 

长期以来,公办人才市场一统招聘市场的天下。近日,江苏一家民营人才服务机构注资南京,并与五台山体育馆签订了合作协议,9月28日起,可容纳600多个摊位的民营人才集市将与官办人才市场展开一场“较量”。

自国家对人才市场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办人才市场在南京还是第一家。与公办人才市场相比,这家民营人才市场不仅“功能”齐全,场馆招聘、猎头服务、档案托管、人事代理、广告审批、人才培训等全部具备外,还将以全市场化的运作提供诚信调查、武术保镖、模特演艺等多项特色服务。

目前南京的招聘市场中省市人才市场、各级职介机构历史悠久并已形成气候,民营人才市场介入能否“杀出一条路”?对此,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市场虽是“民办”,可软、硬件服务上绝不会逊色。五台山体育馆场地条件好可容纳600个摊位,交通方便,又与省人才市场相邻,硬件方面“没话说”;软件方面,民营才市更讲究服务,招聘会将分毕业生、综合人才等4个专区进行,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提高求职成功率。他们还对企业和个人实行贵宾和会员制度,为用人双方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民营人才市场前景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不过相信竞争的引入会让南京的才市更加健全和完善。

 

02
旧有体制下的隆冬寒意
 

回望当年盛况,依旧令人心潮澎湃。江苏英才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规模之宏大、人气之鼎盛,竟让省、市两级官办才市相形见绌。五台山体育馆600多个摊位已经无法满足招聘需求,江苏英才人才市场不得不将场馆迁往奥体中心。奥体中心每场招聘会,参展企业逾千家,涌入的求职毕业生超过五万,那万头攒动的场景,是市场经济活力最直观的写照。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体,毫不吝啬地给予赞誉,将一个民营机构的创新与成功,视为时代进步的缩影。这一切,本应是一个传奇的开篇。

然而,创新的萌芽往往要面对旧有体制的严冬。在行政垄断的铁幕下,这家本可成为行业标杆的民营企业,渐渐感受到来自体制内的寒意。市场准入的隐形门槛、资源配置的微妙倾斜、政策执行的双重标准,这些看不见的绳索慢慢捆住了企业的手脚。

更令人深思的是,当年参与规制民营人才市场的官员,反而在仕途上步步高升。这种个体命运与体制命运的错位,构成了一幅颇具讽刺意味的时代图景。当行政权力越过市场边界,当监管者成为参与者,公平竞争的环境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裂痕。

江苏英才人才市场本该继续为成千上万的求职者搭建桥梁,本该为更多企业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本该成为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典范。可惜,这些美好的可能性,最终都化作了市场经济演进过程中的一行注脚。

 

03
如何才能真正打破垄断?
 

江苏英才人才市场的惨淡落幕,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实体的失败,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民营企业在行政垄断壁垒前的无力与困境。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而沉重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深水区,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真正打破垄断,让“公平竞争”从口号变为现实?

首先,必须筑牢法治的堤坝,防止行政权力越界。市场的核心是规则,而非权力。必须通过立法和严格的司法审查,明确行政权力的边界,对利用垄断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予以严厉问责。不能让监管者同时成为运动员,更不能让打压创新者成为官员的政绩。

其次,要建立真正中立、透明的监管机制。当市场中出现多个竞争主体时,监管机构必须保持绝对中立,确保所有市场主体在准入、资质审批、资源获取上享有同等待遇。过程的透明化,是杜绝“选择性执法”和“隐形门槛”的关键。

最后,需要从理念上进行深刻的革新。要认识到,民营经济的活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一个健康的生态,应是“万物霜天竞自由”,官办机构与民营机构各展所长、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而非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写在最后
 
 
 
 
 
 

江苏英才人才市场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气、创新与不公的悲剧。它本可以成为人才服务领域的创新典范,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与就业机会。它的凋零,是江苏乃至全国人才服务行业的一大损失。

今天我们重提旧事,并非只为抒发惋惜,更是为了汲取教训。唯有打破垄断的坚冰,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才能让下一个“江苏英才人才市场”不必在夹缝中求生,才能让市场的活水充分涌流,浇灌出真正百花齐放的春天。

 

 
 
特别提醒
 
 
 
 
 
 

举报文章查阅平台:www.jypc.net.cn;证据征集邮箱:china@zgks.net;24小时援助热线:18951853458。(特别提醒:冒领军饷,是人社系统培训骗补的惯用伎俩。请用姓名和身份证号,在www.osta.org.cn上查询,看看自己的或者单位员工的个人信息,是否被用于培训骗补,冒领国家财政补贴和职工失业保险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